关闭
千亿回收市场“乱象丛生” 退役动力电池何去何从?

深汕合作区,占地13万平方米的乾泰动力电池产业园内,梯次利用产线和报废电池无害化处理产线却处于“静默”状态。“高大上”的设备在空荡的厂房里显得尤为“落寞”。


“每年3万吨的退役动力电池系统产线,现在利用率不到20%。”这样的困境并非孤例。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测算,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但实际流入工信部“白名单”企业的仅占极小部分。记者在采访调研中发现,受新兴市场不规范、配套政策不健全等因素影响,目前较大比例退役动力电池流向了小作坊等非正规渠道。



退役动力电池“催生”千亿回收产业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自 2009 年“十城千辆”工程启动, 2013年前后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随着政策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自2014年起迎来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5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44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53%。


“动力电池使用年限为5至8年,有效寿命为4至6年,2014年左右生产的电池,2019年前后批量进入退役期。”多位业内人士告诉深圳商报记者。


招商证券研报分析称,如果按照动力电池4-6年的使用寿命来测算,预计从2021年开始我国将迎来第一批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


记者了解到,当前退役动力电池主要有两种回收用途,一是对符合能量衰减程度的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二是对无法进行梯次利用的电池进行回收再生利用。


随着退役动力电池高峰来临,一个千亿元级新产业在动力电池回收端悄然萌芽。东方证券研报预计,到2025年,包含梯次利用和回收两大方向的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70亿美元。光大证券研报预计,至 2030 年,三元与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将成为千亿市场。


大比例流入非“正规军”

退役电池高峰“如期而至”,但是设想中“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并未出现。


记者从工信部网站了解到,2018年至今,共27家企业进入工信部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名单,俗称“白名单”,也被称为业内的“正规军”。


工信部于2018年7月公布第一批5家,包括华友、豪鹏科技、格林美、邦普循环、光华科技;2021年1月,工信部第二批入围白名单的共计22家,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乾泰技术有限公司入列。


1.jpg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一年内新注册的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达95家,电池回收市场竞争激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真正流入龙头企业的退役电池不到总量的30%,大量退役动力电池流向了非正规渠道,已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呈现出回收乱象。


“正规军”为何收不到电池?张树全认为,政策监管和产业规范的“滞后”,是导致正规军敌不过小作坊式企业的主要原因。小作坊操作灵活,运营成本较低,在价格方面更有优势。“我们设备等硬件投入高、运营成本高,在回收价格上并无优势。即使辛苦收回来,也很难盈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此前也曾表示,尽管政策已明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但退役电池流向更多受价格导向,且行业缺乏回收企业准入管理。一些操作灵活、规范性差的小作坊式企业经营成本较低,在报价方面具备更强竞争力,导致退役电池较大比例流入灰色产业链,正规企业电池回收出现不少困难。


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实际上,回收行业出现乱象,还是政府在行业管理上的滞后问题,国外目前开展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应该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针对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目前的现状,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会长陈寿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海外动力电池回收模式可作为他山之石。参考欧美发达国家,动力电池生产商往往承担电池回收的主要责任,主机厂和电池租赁公司起到配合回收的作用。


近年来,为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我国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2016年1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中,明确提出重点任务:“建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品编码制度和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并要求2017年完成。


2018年,工信部、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整车企业需承担动力锂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随后一批批由车企或梯次利用企业指定的回收网点迅速上马。


然而,根据业内人士反馈,遍布全国的近万个回收点设置更多是流于形式。由于退役电池量较低、回收渠道不完善等因素,大部分回收网点利用率仍然较低。目前退役动力电池更多的是散落在市场各个主体手中,也有一些企业收来电池后直接倒卖出去,赚取差价。


“整体来看,已发布政策主要为行政性政策,缺乏强制执行以及处罚措施,对产业发展约束力有限。而建立完善的退役电池回收渠道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建议,严格设置回收利用企业准入条件,强化动力电池溯源管理,规范回收渠道。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作为2021年重点工作。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完善动力锂电池回收体系。他认为,要严格回收再生企业准入门槛,引导新能源车企、锂电池生产企业与有处置废锂电池资质能力的企业开展合作,严厉打击把废电池出售给没有处置能力的无资质企业或二手经销商。


关于退役电池回收产业发展问题,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不同的声音。


有些企业称退役动力电池大量流入小作坊等非正规渠道,带来安全和环保隐患,强烈呼吁出台相关政策严加监管。


有的企业则认为,任何一个新兴行业都有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如果用行政的力量去保护极少数企业,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在实际操作中,不应排斥小作坊等企业的存在,可加强监管筛选淘汰,让一些合规合法的企业参与产业链的分工,发挥它们灵活性的特点,更好的促进产业链内的合作。


至于业内痛斥的“回收乱象”,政策要规范、政府要监管,但最重要的是引导。在规范的框架下,需要给市场、给整个行业一些时间,让一批“黑马”能在市场的打磨中,迅速成长起来,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促进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来源:读创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内容系网络资料,无法联系版权所有人,如文章文字、图片存在侵权行为,烦请联系公众号运营人员,微信号:zjdcqbj01,我们会予以删除!


主编.jpg主编2.jpg

admin
0
Copyright © 2012 - 2017   洲际电池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20150244     辽ICP备08003691号-92  全国投诉电话:13840358908   E-mail:zjy198@126.com